找到相关内容535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天台智顗的“文本”概念

    不致成为任意性的解释。当理解与诠释的自由重新交还给读者之时,对于创立佛经文本的权威者佛陀之信仰,便被转化而让位给读者自身的智慧观察。如此一来,释尊教诫弟子于其入灭后之四依「依法不依。依义不依语。依智不依识。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」[26]的遗教,透过天台之佛经文本诠释理念,又重新恢复。  七、结论  最后要说明的是:解读一切文本的开始,虽然来自于心灵的活动,但是心灵的优位性,只是就众生而言,且在其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870240.html
  • 法句经与遗教三经

    起尽,悲愿有去来」的  观点上发挥。这两段文字的意义,除了展示法身常住的信仰  之外,也等于是藉此经以说明「依法不依」态度。  从上述序跋语中可以想见世人对于此经来源的看法,以  及对于世尊遗嘱的仰...子理惑论〕时  ,便有了衍伸增附。先是「通人傅毅」回答明帝询问:  上悟,遣使者张骞,羽林郎中秦景、博士弟子王遵等十  二,于大月氏写佛经四十二章,藏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  。时于洛阳城西雍门外起佛寺...

    张火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0870799.html
  • 格义新探

    不正确,又何必去执着固守前人所留下的错误呢﹖由此来看,道安的立场,才真是「依法不依」,不一味墨守旧误的传经者。  据前论, 道安放弃格义,应在石虎即位之后( 349AD ),至到飞龙山与僧光相叙这段...道经》、《大十二门经》等,并为之作注。不久,又与同学竺法汰至飞龙山(今河北省涿鹿县境),与未受具足戒时认识,后来对禅定很有研究的老朋友僧光( 287AD-396AD,卒年一百一十岁,冀州)相会,共叙新...

    李幸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2470813.html
  • 范丽珠:现代宗教是理性选择的吗?质疑宗教的理性选择研究范式

    的信仰,信众自身是相当独立的,不但不受组织的局限,就信仰本身也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口味。访谈对象10号女士认为她皈依的是佛法和佛祖,所谓“依法不依”。  访谈对象56号先生虽然没有经过皈依的仪式,但是...宣称宗教现象不适宜用供求原理说明。”(斯达克、芬克, 2004: 269)理性化选择理论的大力推动者、《信仰的法则——解释宗教之的方面》一书的作者,罗德尼·斯达克(Rodney Stark)和R. ...

    范丽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873950.html
  • 蔡耀明:佛教研究方法学绪论

    方法学了,即使研究的方法,既不等於研究工具,也非仅止於研究的基础条件。   3?学术研究的方法学并不等於「研究的基本态度」:   所谓客观的批判精神,带著疑问的眼光,避免过分独断,依法不依,不...道,一旦问到使用什麼样的方法,恐怕有不少就难以应对自如了。问题在於,如果在做学问的过程当中,对方法欠缺清晰的概念,而且在方法的掌控与运用上又似乎混成一团,或处处卡在力不从心的困境,便很难确保研究成果...

    蔡耀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282274228.html
  • 天台化法四教“三藏教”之研究──以《教观纲宗》为架构(1)

    止观部门过于简略,乃萌生述作《教观纲宗》之动机。他在《灵峰宗论》中云:“《四教仪》流传而台宗昧,如执死方医变证也。”[17]智旭的教观思想,是在荆溪湛然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。他的教判思想是依教不依,...。’”[28]  3、《大智度论》云:“迦旃延尼子弟子辈,是生死,不诵不读摩诃衍经,非大菩萨,不知诸法实相,自以利根智慧,于佛法中作论议。”[29]又于同论之卷百云:“为是二种人故,佛口所说,以文字...

    正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874441.html
  • [上]送给初学佛的人

    保留,对自己「所证悟」的,重新加以检验,而不是根据也无穿上袈裟,这样来判断他人,这是以为法界的实相是在衣服的奇特想法,并非如此!这些拥有知识的人,并非一定是现出出家众的表相,所以说 佛陀说:依法不依...了「祂」,所以才有这个世间,世间常问的为什么,为什么,都是因为有了「祂」,才得以成立。轮回的一切有情,无法离开「祂」而存在,无一剎那可以须臾离之,「祂」各自有情皆有,而且是本有;不论要不要去找「祂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0675355.html
  • 【佛说大乘金刚经论】浅释--净慧法师

    修行和不修行不一样,看谁造业不要模仿,你和他的果位不一样,最后所受的业报也不一样。你看那个师父这么说,你也跟着说,你一说就错,就造业。要依法不依,依法做,依佛家的戒律做,不要模仿别人,看我师父怎么做,...我们一听就明白。让我们能悟佛知见,得到佛的知见。在佛法上,讲知见。现在修行,出家也好、在家也好,知见不同,不是谁对谁错,对错是两边;知见不同是有深有浅,看得近一点、远一点,多一点、少一点,但都是佛法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476376.html
  • 宗教之间理当相互宽容

    的主张。他谆谆告诫弟子的是依法不依,并授权他们在他死后修改一切次要的戒条。[20]对于强制别人信仰以及强制改变信仰在他看来都是没有意义的。他尽管也批评属邪见(不正见)的信仰,然而态度却是宽容的。当...为此我们须承认的意志自由,实施政教分离原则以及世俗政治权力分立与相互制衡原则。   主题词:宗教 宗教宽容 宗教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体制化宗教   On the Religious ...

    陆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1780754.html
  • 佛教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

    ”这就是佛教中“依法不依”。   第二,“凡一种宗教,必有其所守之圣经。此之圣经,但当信从,不许讨论,一以自固其教义,一以把持之信心。”但是,佛法与此不同,“不必凡是佛说,皆可执为究竟语。是故...依智不依识”。   综合以上所述的四点,欧阳竟无先生认为宗教与佛法,“一者崇卑而不平,一者平等无二致;一者思相极其锢陋,一者理性极其自由;一者拘苦而昧原,一者宏阔而证真;一者屈懦以从,一者勇往以从己...

    汪祖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1281864.html